第二節課就要引入對達爾文天擇說的介紹
我會在上課前、學生陸續走進我的教室的下課時間播放一首歌
是之前在阿簡生物筆記所看到的
等正式上課鐘響、關掉音樂時,必然會聽到慘叫聲及哀求聲
我會承諾下課後再讓他們繼續聽、給他們YouTube網址
歌曲中的達爾文,對都市小孩可能是耳熟能詳的
但對偏鄉小孩來說,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
所以叫要先看圖說故事(有許多動畫可以看、也可以搭配PPT由老師說)
達爾文的故事亮點,當然是由加拉巴哥群島衍生出的物種緣起那本書
所以先把饒舌的島名變成具體的地理圖像(感謝summer087作的PPT)
但是如何讓學生透過動手作來理解鷽鳥和天擇的關係呢?
我採用的小遊戲,最初是在第一屆趴辣客聽小P老師說的
他說他也是國外網站看來的,來源已經轉了好幾手,也不清楚誰是原創者
幾年之後我又在台大博物館行動展示盒的推廣研習活動上
又看到類似的活動設計
果然英雄所見略同,所以summer087和我又改了一下
經過試教三輪,在一群跨校的生物教師夥伴們的觀課及修改後
(BioTOP彰安國中、北斗國中、埔心國中、二水國中、彰德國中、及台南橘子蔡老師)
變成下面的流程:
1.準備吸管、圍棋子、筷子、湯匙。
2.分八小組、每組3~4人。準備4箱吸管、4箱圍棋,蓋起來不事先讓學生知道。
3.各小組各派兩隻鳥出來,不知道食物而靠運氣自行決定工具,扮演筷嘴鳥或匙嘴鳥。
4.另外一人當檢察員,再一個人擔任記錄員(3人小組則檢察員兼紀錄員)。
5.第一輪:全班聽老師口令,30秒內打開盲樣箱開始覓食,之後檢察員紀錄結果。
不能中途換工具,若掉出來則倒扣。
6.第二輪:淘汰吃不到東西、營養不良的鳥,換上優勝者的下一代(換另兩人進去覓食,3人小組則優勝親代可留下來再玩一次,子代只有一隻),工具則換成和第一代優勢種相同的工具,全班聽老師口令,30秒內覓食,之後紀錄結果。
7.討論並完成學習單。
這樣玩下來全班當然很熱絡,而且活動很迅速就完成
學生可以很明顯發現:夾吸管就要用筷子、舀圍棋子就要用湯匙
吃不到的就被淘汰,存活下來的後代就會有一樣的性狀
但更重要的是討論的引導:
你們這組對以下這句話的看法為:□同意 □反對。原因請簡要寫在小黑板上。
「一群鷽鳥為了吃某類食物,所以牠們的嘴喙會變形成適合的工具?」
我們這群夥伴討論的結果,認為學生偏拉馬克的原有質樸概念很難扭轉
但是重複地以衛斯曼觀念挑戰他們、強調突變及基因重組的「無目的性」
再透過同儕討論與辯論,可以發揮多一點影響力。
關於達爾文天擇說的流程,很多學生對課文的文字敘述是無感的
所以我請學生小組輪流閱讀課本,組長統整組員意見彙整出達爾文天擇說的流程
紀錄員簡要畫或寫在小黑板,再由報告員稍後上台報告
當大家對天擇說有共識之後
丟個例子來考驗一下是不是能運用此概念:
講完天擇就會在介紹相對的人擇:
這邊有張圖片是在阿簡老師的部落格看到的,不錯用
summer087則找到中文的
兩者的比較可以在講養雞的例子之後,讓各組自行作個比較表
比較完之後,可以用胡椒蛾(斑點蛾)的例子來讓學生應用概念
這邊我會放一段動畫,再進行討論
(此處恕不提供連節,因為各版本教科書商都會提供光碟,也可自行上網找)
進階版的評量題目如下:
這題除了分辨天擇與人擇,並且第三次挑戰學生的拉馬克觀念。
以實際上課的結果,發現幾乎所有組別都能提出合宜的選擇及解釋。
但就此真的即可回答生命由何而來、現今生物怎麼來的嗎?
十幾歲的學生是天生的哲學家
所以下回分曉我的後續處理囉!
PS.我的夥伴們也嘗試用阿簡老師介紹的天擇遊戲軟體
並由北斗國中團隊試教數班之後,改良出他們合用的學習單
這再次印證團隊合作的好處:有會合作的老師、才能帶出會合作的學生啊!^^
謝謝阿簡老師介紹一個網站:
回覆刪除http://www.ucmp.berkeley.edu/education/lessons/clipbirds/
改用不同長度的長尾夾,可以減少變因、更聚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