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op點子工作室

在有趣的生物(Bio)教學領域中
形成任務導向夥伴關係(Task-Oriented Partnership)的專業成長社群
一起吃喝玩樂也一起學習成長。
*****************************************************
從前從前,魯夫、索隆,和陸續加入的香吉士、騙人布、娜美、喬巴、羅賓、佛朗基、布魯克...
搭上黃金梅莉號、千陽號,航向每個冒險任務,一起打拼一起分贓一起把錢花光光....
咦?怎麼扯到這邊來了?........喂!老大!拿錯劇本了啦啦啦~~~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動物分類的合作學習

          動物分類是很有趣卻也很繁雜的單元。之前在無脊椎部分,我通常採取合作學習中的「團體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簡稱GI由以色列學者Sharan所提出,主要依據杜威「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為基礎)。


        GI的流程為:1、各組確定研究主題,如節肢動物、環節動物等;2、各組決定探究方法及報告形式、組員分工;3、小組進行探究和組內討論;4、各組提出初步的成果報告;5、各組向全班進行研究成果發表;6、師生共同討論與評鑑。


        至於緊接著的脊椎動物單元教學,我則在GI之外,還多加了拼圖式的元素在裡面。所謂拼圖式合作學習(Jigsaw cooperative learning, 1971年由德州大學教授Aronson等人所共同研發而成),包含了「原屬小組」(home groups)和「專家小組」(expert groups),也就是說:先在原本的組別跟組員彼此合作、討論自己所扮演的動物是哪一類?然後移動到那一類的桌子,和扮演同類的同學針對該類屬性更深入地共同研究,再向全班分享課程相關訊息。我還放了一個元素進去,就是針對迷思概念製造概念衝突,並引導學生進行論證。


       講了這麼一大串,到底我是怎麼進行的呢?簡單說明一下流程:




1.先分組。影片1

2.製作動物名牌讓學生抽,抽到了就別在胸前代表該動物。脊椎動物分類    脊椎補充資料
   這些動物包含學生常會有迷思概念的生物,例如:以為企鵝是哺乳類、鱷魚是兩生類...。
   也放了不易分類的蚓螈、肺魚等。影片2

3.學生跟原本的組員討論之後,決定自己的類別,然後到該類別的桌子與同類進行討論,列出共同特徵等,並製作海報準備發表影片3

4.引導學生進行論證。影片4

我的朋友貝貝拉老師的進化版教法更棒:將科學閱讀與脊椎動物結合的兩堂課

----------------------------------------------------------------------
        至於動物界都教完之後,很多學生還是可能還是搞不清楚課本上那麼多動物,到底哪個是哪一類?老師以為講完學生就會很清楚的,常常一考下去他還是回到原本的想法。怎麼樣透過動手操作的形成性評量來建立概念呢?

       幸好我有位優秀的同事:林殿月老師,她把課本有出現過的生物,再加上一些趣味的圖片如章魚哥等,印給學生進行剪貼分類及標示。我根據她的經驗,與她商量改進之道後,再拿到我的班上進行。


我的方式為:

1.將學生分組,請他們帶剪刀、小刀、彩色筆等。先分工,然後一組發一張如上的生物小圖、一張資源回收的月曆紙。

2.講解遊戲規則,他們必須在一節課之內,剪下小圖、註明它的名稱、分類。若黑白影印小圖不清楚,可以到黑板來看較大的彩色圖,且有更多說明。


3.事先說清楚要自評互評的標準、發表說明的時間。同時我習慣在黑板的一邊畫個表格隨時加減分。通常很少扣分,而是看哪組聲量控制得當、哪組人人都投入、效率高等,立即在黑板加分,學生都會看到而群起效尤。(其實沒被加分到的組別形同變相扣分 XP  )

4.接下來就是他們的活動時間。學生對這個活動興致高昂,因為整天都是坐著聽講,能起來動一動就已經構成極大誘因。而難度低(課本或黑板上都找得到)、可以討論等,更加強了動機。


老師只要遊走各組、了解狀況即可。

5.第二節課各組展示與報告時,各組意見不一樣的會產生辯論,老師要加以引導,但不立即給標準答案。報告時,學生填自評互評表(請參考生物科技的是非黑白)

6.最後六組一字排開,還加上一個版面最美觀的票選活動,以獎勵那些藝術天分優於科學理解的學生。


                                                      有一組還加上密密麻麻的檢索表

我只能說:唯有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討論的對象擴及同儕、把呈現知識的方式自由化多元化,學習才是有意義的,教師也才能從中更了解學生的知識與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