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多月前,我聽到親子天下主筆許芳菊女士在生物趴辣客5的分享,講到在參訪上海小學時,觀摩到老師將學生討論的聲量分級,訓練學生跟老師有共同的默契,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聲量討論。當下覺得真不錯用,既然我之前就常常在跟學生比手畫腳,這個似乎也可以來玩玩看。所以開學後,我就跟學生講好我會比手勢提醒他們聲量大小。
首先這是B:balance平衡,表示請聲量不能過大或太小,要讓同組組員都聽清楚、但又不會干擾到別組。(我會隨意走到任一組的空位坐下旁聽)
這是C,Calm安靜 ,表示在各自閱讀、沉思、或操作的時間,如果有需要組員幫忙,就彼此悄聲說,聲量以雙方聽得見為止,不可以干擾到第三人。
至於D,就是delete消音,手勢和字母D無關,只是單純把食指立在嘴前,這幾乎是國際通用的手語,學生一看就知道是要他閉嘴的意思了!
既然已經有BCD,所以就要有個A囉!
A為字母之首,當然聲量要比B大,所以A表示請聲量再放大,好讓全班都聽清楚。(我會故意走到離報告員最遠的角落,看看我能否聽清楚,聽不清楚就要求NG重來,所以我上課時走來走去,很少待在黑板前)
學起來了,以後我也要在課堂上用,謝謝林主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