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op點子工作室

在有趣的生物(Bio)教學領域中
形成任務導向夥伴關係(Task-Oriented Partnership)的專業成長社群
一起吃喝玩樂也一起學習成長。
*****************************************************
從前從前,魯夫、索隆,和陸續加入的香吉士、騙人布、娜美、喬巴、羅賓、佛朗基、布魯克...
搭上黃金梅莉號、千陽號,航向每個冒險任務,一起打拼一起分贓一起把錢花光光....
咦?怎麼扯到這邊來了?........喂!老大!拿錯劇本了啦啦啦~~~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另類合作學習拼圖法:仿月鈴老師的「不讓你睡覺」生物複習課

        今年暑期輔導課讓國一新生做了自然小書之後,我把小書帶進國三的生物複習課,並參考月鈴老師的「不讓你睡覺」分站互學的合作學習模式(文章連結),讓學生翻轉自學,至今已上了六次,這批從國一就習於合作學習的學生們,到了三年級所表現出來的自動化學習態度,讓我覺得應該記錄一下,於是麻煩BioTOP夥伴朱盛儒老師前來協助觀課。感謝朱老師寫下三張六面滿滿的軼事紀錄及教師走動路線圖,且居然還有餘力照相及錄影(!),讓我可以看到許多自己忽略的細節,才不至於高估自己和學生,也能看到有待改進的問題。
        暑假以來,每複習一個單元,我都請學生先做完指定的該單元題目(歷屆基測及會考題),翻翻以前的上課筆記,等一來上課、每人就要做出一本自然小書並講解給同學聽。這樣的上法也算是有沾到一點最近很夯的「翻轉學習」風吧!?

        那麼老師的角色是什麼呢?我做的事情是:1.指定課前學生要練習的題目。2.上課時發下該單元的任務單,每單元分六個子題。3.說明活動主題、流程、然後開始主持與計時。4.學生討論及實作時隨時stand by,給予協助及引導。5.跑組活動結束後帶領全班討論及總結、預告下次進度。6.課後一週內收回學生的自然小書批改,次週先給學生互評、再還給學生。

        流程及時間分配如下:
一、上課點名、調整座位(理論上學生應該上課鐘響前就排好桌子)、簡單問候、引起動機、提示當天的主題、發下B4白紙每人一張、及一組一張任務單(上面列出該單元的六個子題、及該子題下的主要概念)。(5分鐘)


二、學生開始摺紙做小書(我的學生做到第六次已經熟門熟路、可以迅速完成,除非有人晃神出槌),趁這時間我把前次的自然小書按組別分成六小堆放在教室後面的櫃子上。(三分鐘之內該完成這些動作)

三、請學生開始就著自己組別所分配到的子題,整理出重點寫在小書上指定的頁面(扣掉封面和封底正好有六頁內頁,一共分六組,所以第一組的只要把所分到的子題重點寫在第一頁就好,其他5頁先空著。第二組就只要寫第二頁,依此類推。)
        通常我會給15分鐘,而且要求不要寫太多、太複雜,且要儘量「圖表化」、「精簡化」,因為頁面很小、課本內容又太多,只能挑最重要的寫,不要太貪心。基本上這個階段是各寫各的,學生討論的不多,只是對於內容架構交換意見、及互相提醒資料出處。

四、先寫完的就可以開始參考同組其他組員的作品、互相討論及修改補充自己寫的,接著互相討論待會兒要怎樣講給別組聽。這個階段的討論氣氛會開始活絡起來。老師則巡視並隨時給予必要的協助。


五、15分鐘鬧鈴響,提醒沒做完的加快速度,已經寫完的開始跟組員交換小書、互相觀摩、練習講解。也可以暫時離座活動一下筋骨、走到教室後方欣賞櫃子上前次的作品,並且決定待會兒要投票給哪一組。
        當越來越多同學走到後面,代表大家大部分已經完成,這時就提醒還在跟小書奮鬥的少數學生暫停,先去互評。沒做完的下課再做。(因為我的複習課都是連兩節)(20秒影片)

六、第一節下課前三分鐘開始互評投票,每人兩票,可以兩票都投同一組、也可以分開投給兩組,但是不可以投給自己組。


七、每次的互評都會讓學生擷取別人好的點子、越來越知道怎樣可以用最短時間完成更好的小書。



八、第二節課一上課,老師請各組推派兩位「到府解說員」起立,確認不會每次都是同樣的人(一開始有規定每次都要輪流)。其他兩三位組員留在原組扮演「駐點解說員」。兩位到府解說員去別組,用兩三分鐘簡介自己的子題給別組聽,說完換聽對方講他們的重點給自己聽。每輪計時6分鐘(3+3)。

九、兩個到府解說員到別組去講,通常是一對一、或者一對二(若對方是5人小組、有三人坐在原位),但也有的學生協商為一個主講、另一個補充,還碰過有學生是兩個人輪流各講一組。這我都予以尊重、不會強制規定。但我只規定講的人要站著講,讓我一目了然知道誰正在講解。(30秒影片)

                                       聽解說的過程隨時可以發問。

十、6分鐘響鈴就換組。順時針方向、或按組次順序輪都可以。            

                    老師隨機入組聆聽,看有沒有漏掉或被誤解的內容。

到府解說員要到其他五組講5次、聽到其他組的子題各一次。駐點解說員也是要對每次來訪的人講,共講五次(除非是採輪流講的方式)

                   講到後幾次,學生一定會越來越流暢地迅速解說重點。

       這種上課方式run過一兩次之後,幾乎就沒有學生是不敢起來講的了。

         害羞的、表達不清的、觀念較困難的,老師可以介入引導協助。(15秒影片)

十一、半個多小時之後全部輪完,回到原位開始全班共同討論,詢問剛才被同學問到什麼比較難的問題?接著我也會主動提出所聽到的迷思概念、讓學生互相交換意見、並提問確認學生是否理解?最後作總結、宣布小書繳交日期、下次的主題、及課前練習進度。

十二、下課,其實是學習的另一個開始。學生經過多次反覆講解、被求助或質疑,已經對所負責子題更加熟稔了,自然就會形成所謂的「專家小組」。所以當課後作業要完成小書的其他5頁時,碰到有困難就會去向該子提的專家小組成員求助,所以這也可以算是合作學習中的另類拼圖法了。

        課後從我跟朱老師的討論,及觀看他寫的詳盡觀課記錄,發現我也會忽略掉某幾組、流程漏掉一些步驟、或是沒注意到的學生迷思概念。但也很高興聽到某些講解錯誤的部分當場被同儕糾正了!感謝朱老師很忍耐地持續錄影、沒有打斷、取代講解。(1分鐘影片)

        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很適合三年級的複習課,但目前不會用在國一班級。因為這樣操作的前提是學生一年級時已經上完了!複習課前也已經預習做題目了!這批學生更是已經合作學習兩年了!所以才有辦法幾乎全自動化地迅速完成這樣的複習。若今天是要教授一個全新的單元,我應該還是會回到比較傳統的合作學習、穿插教學影片、教師示範及講述。

        文末要分享這次上課跟學生的討論影片,感覺一整個歡樂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